江苏招商网络> 正文
一年一度“苹果热”风起云涌,iPhone 15即将亮相。
这些年,一直是铁打的苹果,流水的供应商。
有人说,苹果像一座围城。城里人想逃出来,城外人想冲进去。
简单说,果链之“殇”,毛利的“围城”,让外资关闭在华业务或迁移至东南亚。
看似阵势不小,其实步子难跨。甚至,还得出结论:中国对外招商没有吸引力了。
其实,中国招引外资,是一把“双刃剑”。有进有出属于正常市场行为,符合发展规律,也是投资自由化、便利化的表现。
制造业最后拼的是什么?是保证品质和高效交付前提下的成本领先!
01 果链企业,各有利弊
故事从供货开始,上百家内外资企业命运与苹果捆绑。
一份“Apple供应商责任书”,就是一本“入链指南”。“果链”敲门砖,一靠精尖技术,二靠规模产量。
众所周知,苹果每年更新供应商名单。一方面,为了让供应商优胜劣汰而降低成本,另一方面,增强自身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和掌控力。
虽然是对消费电子生产企业实力的一种肯定,但是“果链”企业也成为一把“双刃剑”。一朝跃上云端,一夕跌入谷底,时常可见。
在“果链”光环下,供应链厂商确实能吃到业绩增长的红利。尤其,苹果新品即将发布之际,产业链企业紧锣密鼓增产。比如,代工厂富士康郑州、深圳、成都等多地也正加紧高价招工。
而背后,不同代工厂竞价,谁成本更低谁就能获得订单。价格战背后,为了保住微薄利润,不少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挪到印度、越南降低成本,导致供应商的毛利率越卷越低。
整个供应链环节中,受到挤压的并非是中小企业。苹果作为三星的第一大客户,从三星采购了OLED面板、存储芯片等产品,多年来曾不断要求三星降价,在高度依赖苹果的情况下,三星这个存储龙头也只能被迫接受。
面对这种困局,不把鸡蛋都放在“苹果”这一个篮子里,或许是果链企业破局的关键。
如此下来,果链企业开启多元化发展之路,寻找新增长空间。在产业转移的浪潮下,富士康、立讯精密、舜宇光学、蓝思科技、闻泰科技等多家企业都在向汽车、VR、智能家居领域渗透。
所以说,他们并非只是“逃离”,而是将果链作为踏板,跳向新的领域。
02 对外招商,有进有出
前有苹果吃肉、果链喝汤,后有印度与越南夹击,这是大多数人看到的。
随着产业转移,生产基地的迁移正在改变苹果设备的生产方式。苹果现在的设备,所需零部件会在多个地方生产,然后被运到几个地方组装,最后再发送到世界各地的客户手中。
再看一组数据:2021年,只有1%的iPhone产品在印度生产,但在2022年,这一比例跃升至7%。
以印度市场为例,尽管几乎可以同步量产最新款智能手机iPhone15,但最终能够生产多少部iPhone15手机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确保足够数量的零部件,而这些零部件绝大多数都需要从中国进口。
这些年,苹果、索尼、三星、耐克、现代汽车、西门子等多家大型跨国公司都将部门业务或产业链迁出中国,转向越南、泰国、印尼等东南亚地区。
还有一部分国内企业,比如TCL、海尔、格力、美的、格兰仕、苏泊尔等家电企业也纷纷在海外设厂,出现了从对外输出产品向对外输出产业制造能力的现象。
毫无疑问,这些外迁还会带走一些产业链配套企业,直接影响为出口会下降,就业会减少,经济增长也会放缓。
客观的说,中国大陆低端产业链正在发生向越南、印度迁移。产业价值创造是倒三角的,也就是上方的中高端产业创造了大部分的价值,低端产业创造的价值远小于中高端产业。
或者说,中高端产业和低端产业的价值分配也是符合二八或者三七定律,也就是中高端产业创造了70%-80%的价值,而低端产业只创造了20%-30%的价值。
开放格局下,外资企业“有进有出”才是正常现象。
外资撤离也好,关停在华业务也罢,都是有原因的,有的是企业战略调整,有的企业自身竞争力不强、无法满足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、环保要求提升、土地利用效率标准提高等方面的条件,还有的则不符合中国产业布局。
反过来,那些能够满足中国产业布局与发展需要的企业,往往自身竞争力较强、科技含量较高。这也说明了,选择来中国投资的企业则实力越强。
显然,这也是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环境发生积极变化的结果。
中国利用外资,必须从数量转向质量、从规模转向效率、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,而不是只要是外资,就照单全收。那样的招商方式,已经不适合中国经济发展要求。
说白了,外资可以挑中国市场,政府园区招商也可以挑外企。而且,在挑外资方面,条件会越来越高、要求也越来越严。没有技术含量、没有创新能力、没有市场竞争力、不符合产业规划不再招引。
正是招引外资的条件发生了变化,出现了外企 “有进有出”的现象,让低端制造的企业撤离中国,而中高端外资企业,则大量进入中国。特别是大型企业、跨国公司、世界500强企业,对中国的信任度极高,投资中国的欲望也很强。
03 招商重点,引进外资
所谓的“外资撤离论”,符合中国产业结构布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。
第一阶段,试水阶段。
当时中国对吸引外资,不仅没有经验,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,只要是外资,来自外国的业务,就都可以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和优惠。
最主要的是吸引外资的方式,叫做“三来一补”,亦即来料加工、来件装配、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。如果放到今天,根本不算是引进外资。
第二阶段,探索阶段。
这个时期,“中国制造”快速推进、“世界工厂”快速形成、“中国产品”快速走向世界各地,也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外转移的重要时刻。
同时,顺应国际产业转移的形势,承接制造业的转移。通过这一阶段,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外资引进之路,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、综合实力增强。
第三阶段,转型阶段。
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,“中国制造”水平提高,特别是土地、环境、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的供求关系发生重要转变,以及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,中国在引进外资方面也正在出现积极转变。
传统、低端、粗放的制造方式已经不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要求,特别是资源、环境的变化,让原本属于外资引进范畴的项目、企业,面临淘汰格局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必然会有一部分企业和项目需要向外转移。
去年,国家发改委、商务部于公布《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(2022版)》,这是我国重要的外来投资促进政策,对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和增强外资在华长期发展信心,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主要把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方向,提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产业供应链水平,对于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,给予税收、土地优惠政策,支持外商投资企业融入国内大循环,构建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。
高科技制造业正处黄金发展期,政府扶持力度大,市场潜力大,赢利能力强,正成为外资来华投资的主要领域。
目前,外来对华投资集中在高端装备、集成电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产业。外资投资中国的区域由长三角、珠三角区域逐步向中西部中心城市渗透。
于是,特斯拉研发创新中心的落户、施耐德电气四大研发中心的设立、西门子中国及东亚总部的成立、达索公司亚太总部从东京搬到上海的现象,以及高通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同时设立研发中心等。
这些项目,比起传统的低端制造、简单加工、粗放经营,孰优孰劣,应当不难分别。所谓的外资“撤离中国论”,还能站得住脚吗?
由于技术、质量、品质、品种等不符合中国引资要求的企业和项目,逐步退出中国市场,只不过是中国利用外资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淘汰内容,与“外资撤离”毫无关系。
即便发生三星关闭部分在华工厂的现象,也是中国市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,中国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,给外资品牌形成了强大压力的结果。
来源:招商网络
市长带头招商!零跑第三座整车厂花落西安?
2023-09-15民营经济发展局是招商引资“自己人”
2023-09-15S3沪奉高速直通心城谷川智能制造产业社区
2023-09-05一通跨国选址电话,找准外资招商“突破口”
2023-09-05招商“走出去”,谷川联行党建与业务双驱动
2023-09-05谷川联行助力瑞士Trate牙植体项目落户高淳
2023-09-05进阶招商引资“老法师”: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共性问题和思路对策
2023-09-05高技术制造业一路高歌,湖南如何再“出圈”
2023-09-05找厂房!新能源、汽车企业正在选址中
2023-09-05地方“招商经”:项目落地根在哪?
2023-09-05